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博览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十方面关系
发表时间:2013-1-14 11:13:31  点击:1115

        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处理好10个方面的关系。      
        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就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所谓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纳税。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转变职能,做到管办分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二是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提供一般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三是从长远来说,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要超过其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决非一日之功;一时一事,难以说明问题。时间一长,文化产业所显现的社会价值难以估量。     
        二、主业与副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前有关文化单位采取的“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措施,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但是,认识不清楚、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是当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诸如,以为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搞副业”,是对文化事业的有益补充;以为发展文化产业只能在副业上做文章,主业上则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其实,以上认识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得在主业上做文章、下功夫,否则维持不了长久。有的地方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事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譬如艺术院团,就是要多创作、多演出,以创作促演出,以演出激创作,在演出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优秀作品是叫好又叫座。譬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就是要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新闻媒体也是如此。只有在主业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产业化成功运作的结果,必将拓展主业的发展空间,增强文化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三、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发展文化产业,也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样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有投入,就应当有产出。一般说来,大投入则大产出,小投入则小产出,不投入则很难发展。投入是前提、是基础,产出是目标、是动力,二者的结合点在于市场。当然,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市场风险客观存在。      
        投入产出关系不顺的矛盾,在艺术院团和电视台中表现比较突出。有的剧(节)目投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没演(播)出几场(次)就封存入库,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不管主观动机如何,这样做客观上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改革是唯一出路。艺术生产应该由围绕评奖转变为围绕市场。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各项文化经济活动。以资本为纽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运作,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活其内部活力。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机制,都可以进行改革探索。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投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      
        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联姻的结晶。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内容产业。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和项目高科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开发,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使之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对于新兴文化产业,也要运用高新技术来加强管理和引导。      
        要制定政策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领域,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上可以借助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发新型文化项目。信息产业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研究开发,大力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技术文化产品。对于国产娱乐产品和电子软件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应当提供优惠政策。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五、文化产业与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      
        文化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散、乱、小、差的情况下,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可以为观众群的培育起到积极作用,可以为演出业、会展业、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不少地方利用文化设施改建、新建的机会,通过加强管理和转换内部机制,推动了文化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化运作。要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大众化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促进农民增加文化消费,启发农村文化市场。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设施,政府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等方面应当提供优惠政策。      
        文化设施建设应当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各地有各地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文化设施建设要充分挖掘各地资源优势,分析市场行情,搞出特色,增强针对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孵化基地建设,促使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尽快产业化。也可以开发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或文化风景区,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在向游客传播人类文明、展示先进技术的同时,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旅游经济。      
        六、文化产业与文化中介组织的关系      
        文化中介组织的不断壮大,是文化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经纪机构和文化经纪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文化中介市场势在必行。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文化中介组织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有条件的中介组织重组改造。通过品牌和业务的收购、并购,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组建和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打造文化产业拳头产品。加快企业化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进行市场运作。打破垄断,鼓励地方、民间的中介组织开拓国际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      
        培养一支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启动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加强对文化经纪人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文化艺术、市场营销、依法办事等综合素质。健全从业资格认定制度,规范经纪行为。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基地的积极性,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统计、指导和管理。      
        七、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的关系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市场的生产是盲目的生产,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市场的规范和繁荣。      
        摸清中国城市文化消费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探索多种经营途径和运作手段,大力推进集约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文化产品营销服务,建设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系统,尽快形成现代市场营销体系。      
        健全文化市场经营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综合执法,确保执法公正。严厉打击盗版,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新。遵循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八、文化产业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准入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保护我国文化安全,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利用外资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管理方式和生产技术,注意利用国外优秀的文化资源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注意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要制定政策,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努力扩大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所占份额的同时,不断优化文化产品出口结构。大力培育和扶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改革文化外贸体制,进一步放宽文化产品出口政策,下放权限,简化程序,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符合条件的应给予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权。鼓励国内文化中介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九、文化产业与政策法规的关系      
        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会促进政策法规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一是政策配套问题。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了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了所有制限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十六大要求,文化部和有关部门如何共同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如何对民族文化产业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和优惠信贷政策等,都将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社会资本大举进军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是法制建设问题。如何加快文化立法进程,提高立法层次,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规体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文化立法的可操作性和与其他法规的协调性,做到逐步与国际惯例、国际公约接轨。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出版法、文化市场管理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保护知识产权,依法管理各类文化产业。      
        十、文化产业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艺术生产力。      
        因此,要有重点、全方位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文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所有这些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革除影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用产业的眼光挖掘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商机。通过建立符合艺术自身规律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做到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破除条块分割与行业壁垒,整合、优化文化资源,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版权所有:舟山市定海区星辰艺术培训学校 电话:0580-2556316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气象台路129号 邮编:316000 后台维护入口  访问量:552225
备案号:浙ICP备19005761号